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完善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为建设国家优质高职学院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 提高认识,明确人才工作思路
(一)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学院已走过百年历程,特别是2003年合并建院以来,建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队伍结构和综合素质明显优化和提升,形成了一支能够基本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但学院队伍建设还存在着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匮乏、青年优秀人才紧缺、机制体制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和学缘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同时,我院地处非中心城市,还面临着区位劣势明显、人才资源基础薄弱、人才竞争激烈、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的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面对高职教育千帆竞发的激烈竞争格局,学院要想脱颖而出,全院上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二)学院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建设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以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专业领军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为重点,坚持以专业需要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加大现有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搭建人才成长发展平台,强化为人才服务的理念,着力培养和造就优秀创新人才团队,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学院人才工作
(三)解放思想,创新人才工作思路。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研究人才流动、成长和使用的形势变化和规律,紧紧围绕学院发展建设需要,结合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思路,不断创新和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的全面优化。
(四)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要围绕学院发展建设目标,认真总结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问题及差距,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认真编制好学院及各系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有针对性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目标、推进措施等,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人才工作。
(五)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是学校事业成败的关键。要抓住我省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等机遇及四川省“千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四川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机遇,运用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四川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试行)》、《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四川省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四川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外部平台和政策,积极参加四川省高校向海内外选聘高层次专业人才、遂宁市“遂州英才”招揽计划等专项行动,加强市校合作,努力引进和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力争在5年左右新增省学术和技术带头1-2名、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2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2名。学院从待遇、工作条件、研究平台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探索依托领军人才组建“人才特区”,打造“专业领军人物+团队+专业”的人才发展平台。
1.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搭建好人才发展平台,优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增加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院工作。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不断改进引进方式,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需求导向机制,优先引进重点建设专业和新建新兴产业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专业等发展建设的急需人才。要注重引进人才结构和层次,重点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各系部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国际化发展需要,引进一批海外优秀人才和优秀留学归国人员,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2.积极探索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坚持人才的长期引进和外聘、兼职相结合,建立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运用职教集团、教育联盟、教育理事会等校企、校地合作平台,并积极申办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采取柔性引进政策,按照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聘用校外兼职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招聘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服务学院发展。
3.要大力加强实训实习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动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院实训实习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六)加大各层次人才培养力度,选拔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深厚、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通过人才津贴、科研经费、科研条件、国际化培养、多层面人才联系制度等个性化支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
要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完善教师培养制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要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围绕学院内涵发展需求,以重点建设专业为依托,着力吸引和造就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和专业带头人,建立院系两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的培养选择力度,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紧密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企业实践锻炼和引进,大力培养 “双师型”教师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建享师资队伍。要全方位实施青年教师传帮带工程,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创新团队,不断优化人才梯队结构。要加强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党建和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全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三、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
(七)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深化院系二级管理制度,把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结合起,强化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充分体现业绩和能力导向,细化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体系,保证考核结果真实有效,建立对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考核结果,分别实行续聘、降低聘任职务或解聘,院内人才实行合同管理,滚动支持,有进有出。改革用人制度,设立非事业编聘用岗位,优秀者可按照有关规定纳入正式编制。实行特殊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优秀人才直接破格评聘到正、副高级专业技术,或聘用到相关管理工作岗位。
(八)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薪酬激励力度,对取得有重要影响和标志性成果的各类人才予以激励,使人才的薪酬水平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相匹配,完善能够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吸引、稳定和激励优秀人才,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九)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建立人才工作激励机制。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专项基金,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要设立人才工作贡献奖,对于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部门和成功举荐并协助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个人给予专项奖励。对于引进的特殊高层次人才支持措施实行一人一议,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加强领导,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十)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成立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和分管人才工作的院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副院级领导、组织人事部长、教务处长、科研处长等为成员。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学院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改革推进学院人才工作的措施。各部门、系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相应的人才工作检查和督办机制,使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切实得到落实。
建立学院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每位院领导每年要联系3—5名优秀人才,加强关爱、指导,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同时学院领导要加强对联系系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
(十一)加强人才工作主动性。学院层面重点围绕“汽车制造”、“智能制造”、“电子电气”、“现代物流”等四个专业群,统筹“文化艺术”、“财经”、“建筑环境”、“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等专业群,做好顶层设计,明确需求方向和人才层次,各系部要主动出击广罗人才,做好引进人才的引进及团队组建、条件支持、发展服务和考核。系部主任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书记是人才服务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政共同负责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全方位为人才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关心人才、发现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要明确系部人才队伍建设任务,纳入岗位职责进行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因工作失误造成人才流失及其它严重影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十二)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环境。各部门、系部要强化服务意识,迅速落实各项引进和培养措施。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以人才为本、为人才服务的意识,简化办事程序,不断提高人才服务的质量。要体现人文关怀,以走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和解决各类人才在发展、生活中的困难。要积极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努力使各类人才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使人才的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事迹、贡献,营造尊重人才、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十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建设。要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学风正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中共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17年12月30日